1.肉骨茶
肉骨茶是馬來西亞華人不可缺少的美食!早期在馬來西亞的華人都是礦工,為了補(bǔ)充體力,使用肉骨及中藥燉煮食用進(jìn)補(bǔ),后漸漸演進(jìn)成今日在星馬地區(qū)的著名美食。肉骨茶并不是茶,里面也沒有茶葉,大多數(shù)人認(rèn)為,肉骨茶的“茶”是指中藥,因?yàn)槿夤遣枋怯卯?dāng)歸、川芎等十多種中藥煲成的湯,所以吃肉骨茶時可聞到濃濃的中藥味。
新加坡的肉骨茶胡椒味重,馬來西亞的肉骨茶屬福建派系,藥材味較濃,還會用加入原粒連皮蒜頭作提味,所以味道特別甘甜。在吉隆坡,較有名的店是新峰肉骨茶。
2.海南雞飯
海南雞飯的一碟烚雞、一碗油飯、一碗例湯,以及幾款醬料,對馬來西亞人來說是無法替代的獨(dú)有味道。海南、泰國、新加坡及馬來西亞都有各自特色的海南雞飯,當(dāng)中馬來西亞利用不同的香料制作白鹵水浸雞,配上雞油飯和獨(dú)特醬料,滋味無窮。
配雞飯的三色蘸料有姜茸、辣椒醬及黑豉油,黑豉油質(zhì)地濃稠,帶焦糖味;辣椒醬加入了雞油及白米醋,酸辣醒胃;姜茸則有咸鮮的雞油香,部分會加入蔥花提香。
蘸醬的先后順序依次為黑豉油、辣椒醬及姜茸。跟餐奉上的雞湯,馬來西亞人一般會在飯后飲用,可有助中和醬料咸味,作一餐完美的總結(jié)。推薦飯店是吉隆坡的老字號南香飯店。
3.藍(lán)花飯
藍(lán)花飯屬于娘惹餐,淡藍(lán)色的米飯十分特別,它經(jīng)常與釀辣椒(solok lada)、蝦餅、烤雞肉一起食用,也有些餐廳用普通白米或用姜黃米。
不敢下咽藍(lán)米飯?不用怕!因?yàn)轳R來西亞藍(lán)花飯都系純天然烹煮,將牽牛花曬干3、4天收起來,要做藍(lán)花飯時先把干牽牛花泡在熱水一個晚上,隔天再把過濾后的藍(lán)花水加入煮好的飯攪拌。米飯?jiān)诖吨髸r亦會加入椰奶,所以藍(lán)花飯除了花香外,也有淡淡的椰香,特別滋味。推薦餐廳是位于吉打州的幸福的味道。
4.椰漿飯
椰漿飯的馬來西亞文發(fā)音像“辣死你媽”(諧音),不管你嗜辣或不太能吃辣,來到馬來西亞都一定要嘗嘗又甜又辣的椰漿飯。馬來西亞人通常在早餐時段吃椰漿飯。
飯以椰漿蒸煮而成,佐以咖喱雞、牛肉或魷魚,以及青瓜、炒江魚仔以及三巴辣椒醬,整齊地端放在香蕉葉片里。一般餐廳售賣的椰漿飯通常用香蕉葉包裹,打開來吃時,加入油蔥酥與椰油去拌飯,飯香味十足。
5.扁擔(dān)飯
扁擔(dān)飯是除了肉骨茶、椰漿飯之外,到馬來西亞的游客必點(diǎn)的另一道美食。它是印度回教徒的美食,米飯伴以香濃的咖喱汁煮成各種雞、肉、魚,非常美味。
扁擔(dān)飯之所以叫扁擔(dān)飯,是因?yàn)樵缙诘臅r候,檳城的小販將米飯和各種咖喱吊在扁擔(dān)的兩端,在碼頭、工地等沿途兜售。這道菜有一樣必不可少的配料,那就是馬來西亞獨(dú)特的咖喱。把各種顏色的咖喱分別放到鍋里,倒入椰漿,以減少辛辣口感,增加香味。
馬來人還喜歡加入各種香料,比如羅望子、香芋、月桂葉等。咖喱煮好后,淋在盛好的扁擔(dān)飯上,美味的扁擔(dān)飯就做好了。推薦餐廳是檳城的Nasi Kandar Kg Melayu。
6.安班飯
香噴噴熱騰騰的咖喱雞或醬汁雞肉、炒青菜、咸魚、炒椰絲等配料,搭配炒面或白米飯,就成為很受馬來西亞人喜愛的安班飯。這道食物是爪哇有名的美食,尤其在雪蘭莪州及柔佛州的馬來社區(qū)中馬來西亞爪哇人在慶祝場合中,大家一定會一同享用安班飯。
7.叻沙:亞參叻沙&咖喱叻沙
香港人稱叻沙為「喇沙」,它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地道食品,主要分咖喱叻沙和亞參叻沙兩種。「亞參」是一種熱帶酸羅望子果,也是亞參叻沙酸味的主要材料。亞參叻沙是用馬鮫魚熬煮出來,在魚湯內(nèi)加入亞參、紅辣椒、香茅、南姜花、黃姜、小蔥頭等香料,令湯底略帶酸辣味,味道復(fù)雜但又非常鮮甜。亞參叻沙通常配以米線或米粉,佐以青瓜、蔥、生菜、薄荷葉、豆芽等的一起食用。
咖喱叻沙是馬來人、華人都愛的美食。不同族群的咖喱叻沙有些許不同,但是基本的材料是相同的:將椰奶和咖喱煮成湯,再加入雞肉、豆芽、豆卜、蝦、米粉等,味道香辣、椰漿湯汁味甘醇。
8.檳城蝦湯面
檳城蝦面的湯底由蝦殼、蝦頭、豬肉或雞肉一起熬煮,經(jīng)過3至4個小時,食材的精華完全釋放出來,令湯底鮮甜美味。
傳統(tǒng)的蝦湯面中會加入豬油,但現(xiàn)時大部分的食店都因健康理由,舍棄用豬油入饌。蝦湯面的面,是油面加上米粉一起煮,煮好后放入碗中,再加入蝦肉、魚板、空心菜、豬肉、水煮蛋,最后再配上酥炸蔥花及檳城當(dāng)?shù)靥厥獾睦苯丰u。
蝦湯面在檳城各地的路邊攤、茶餐室、美食中心內(nèi)都可輕易找到,是最能代表檳城傳統(tǒng)華人飲食的面食之一。
9.巴登牛肉干咖喱
馬來西亞人愛辣,又愛食咖喱。巴登咖喱是馬來文化最有特色的菜色之一,這道菜式據(jù)說源自西蘇門答臘的仁當(dāng),所以又稱為仁當(dāng)咖喱。
傳統(tǒng)上,巴登牛肉干咖喱是用牛肉、椰漿、檸檬草、青檸葉及其他香料烹煮而成。這道菜必須燉煮好幾個小時,直到湯汁幾乎都收干為止才可讓牛肉充分吸收香料的味道。
除了牛肉,亦有巴登雞肉干咖喱,同樣好味。馬來西亞人吃這道菜時,通常會搭配米飯、飯團(tuán)或竹筒飯食用。如今,亦流行咖喱搭配酥脆的鄉(xiāng)村面包食用,別有一番滋味。
10、沙爹串燒
沙嗲是傳統(tǒng)馬來美食,它是將腌好的牛肉、羊肉、雞肉串成串以適度的火候炭烤后,最重要的就是要蘸一層厚厚的沙嗲醬一起入口。
而靈魂醬汁沙嗲醬由花生醬、椰醬、幼蝦等調(diào)制而成,香醇無比,吃了肯定會一口接一口。享用一串串沙嗲的同時,再配以椰葉或班蘭葉包裹的傳統(tǒng)馬來米飯、小黃瓜及洋蔥等,入口的沙嗲味道更加分明。